|
“一个地方同时具备态势、内在力量和丰富资源这三个条件,就可以成为战略要地。”著名《海权论》的鼻祖马汉100年前在美國海军学院授课时,不止一次强调这个观点。
对这个结论的注释,最初更多地还是体现着某種地理学上的概念,而近30多年的历史则最终把它完善了。
岂止完善,说推向极致也不算过分。最经典的例子首推中东——对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商人和战略研究者来说,没有一个海湾能比被称为波斯湾的那个水域更吸引人了——因为石油。美國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如是说。
我记起了与这个经典例子相关的一段经典故事——
1973年秋,在阿拉伯和以色列不断爆发战争的背景下,地处波斯湾的中东阿拉伯石油生产國宣布,对包括美國在内的一些西方國家实行石油禁运。短短3个月内,油价上涨了4倍。几乎一夜之间,世界经济的结构就被击垮了。
——欧洲的工厂一片漆黑,美國的加油站前排着长队,世界范围的物价飞涨。新时代的石油,给西方上了一堂活生生的、令人吃惊和异常痛苦的一课。
这一课,让石油的定义如此清晰:应记住,石油不是茶叶、咖啡那样的一般商品,石油是一種战略商品。说这句话的是曾令西方各國毕恭毕敬的沙特前石油大臣亚马尼。
一个“战略商品”,似乎把与石油相关的所有問題都归纳在一起了,并且许多重要問題的答案都由此一语道破。
这一课,让中东第一次成为西方世界眼中新的战略中心,并且改写了世界经济的咝泄嬖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