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因素量化分析初探之四
勿容置疑,商品期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由商品的总供求关系决定。总供求关系包容商品的供应因素、需求因素、及影响供求的各種经济政治政策因素(三者统称为“集合因素”)。市场总是在波动中前进的,每一波段市场的方向就是由这些因素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因素所决定的。可以说,个体因素的不断出现、反复迭加、再与集合因素交融的过程,便形成了市场价格的短、中、期走势。因此,为更好地把握阶段市场走势,我们有必要对个体因素进行分类研究。所谓个体因素,是指相对独立地影响期货价格,并对商品的供求关系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基本面因素。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期货价格是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因此能对当前市场产生影响的个体因素一般都带有一定的预期性,或是已经發生但未被市场完全消化的因素。
一、供应类个体因素
1、供应类个体因素的细分
预期供应量包括已经發生的结转库存和预期产量。由于已發生的结转库存已经被市场消化,因此供应类个体因素也就是产量因素的分类。对于农产品期货来说,供应类个体因素可细分如下:
(1)预期種植面积因素。考察此因素的指标主要有,在相关农产品比价效应影响下的农民種植意愿、农业政策环境(如種植结构调整政策)、種植期气候及土壤条件、種植进度等。
(2)预期单产因素。此因素一般情况下等同于"天气因素",单产主要受生产技术水平、種植生长期天气状况(如旱、涝、早霜等)、病虫害等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变动比较缓慢,因此"天气因素"是影响单产的最主要的个体因素,也常常成为市场炒作的重要题材。
(3)实际收成因素。包括收获面积与实际单产因素。此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远小于前两个因素,但当实际收成量与预期收成量有较大偏差时,常常引发一波短期的修正性质的行情。 2、供应类个体因素产生作用的大致时间段。
根据全球大豆生长的季节性规律,在每年的不同时间段里,相对应的影响市场的供应类个体因素分别有:
3--4月份左右:南美大豆实际收成因素、中美大豆種植面积预期因素。
5--8月份左右:中美大豆天气因素。
9--11月份左右:中美大豆实际收成因素、南美大豆種植面积预期因素。
12--次年2月份左右:南美大豆天气因素。
以上的天气因素均指大豆主产区的天气状况,中國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华北一带,美國主产区集中在玉米带,主要位于伊利诺洲、依阿华洲,南美产区主要包括阿根廷、巴西两國的大豆产区。
3、供应类个体因素的定性研究
在商品需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供应类个体因素大多是市场中的显著性因素,常常成为市场炒作的重点。也就是说在无其它突发性需求类因素出现的情况下,上述因素一般能够成为决定阶段性行情的关键因素。市场参与者应密切跟踪和关注不同时间段里上述因素的动态变化,并将其于历史年份同期的表现进行比较,及时确定该因素的利多、利空倾向,从而把握市场的阶段性走向。
二、需求类个体因素
1、需求类个体因素的细分
与供应类因素相比,需求类因素比较难以量化,这是由于需求的变动一般比较稳定的原因造成的。在无突发性因素出现的情况下,需求的变化往往以一種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市场。大豆需求类个体因素包括以下几種:
(1)价格因素。包括市场价格因素及相关产品比价因素。一般地,市场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与相关产品的比价越低,需求越大,反之亦然。
(2)大豆出口量的变动趋势。大豆的主要出口國有美國、阿根廷、巴西等。
(3)大豆压榨加工量的变动趋势。应考虑大豆压榨利润水平、相关品種(油菜籽、棕榈等)的压榨利润水平等。
(4)库存因素。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的一般是预期的结转库存,其数据反映消费需求的最终变化。当预期库存数据与历史年份有较大偏差时,常常支持市场形成一波中期趋势。
(5)突发性需求类因素。如疯牛病、口蹄疫等具有突发性质的对大豆需求影响较大的显著因素。这些因素出现时一般比较醒目,常常成为构就一波中短期趋势的题材。
2、考察需求类个体因素应注意的事项
需求类个体因素相互包容,互相影响。除突发性因素外,各因素一般不独立地影响市场,因此我们在考察时应综合地去研究,并注重与历史年份、月份的纵向比较研究。
三、现货季节性波动因素
由大豆的季节性生长规律所决定,大豆现货市场价格存在以下波动规律。每年从3、4月份开始,南美新豆上市,进口量增多,致使现货价格走到谷底,随着5、6月份消费旺季的来临,价格从谷底缓慢回升,至7、8月份大豆青黄不接时,价格达到年内峰顶,10月份后由于中美新豆上市,价格再次回落至谷底,1、2月份随年关消费高潮的来临,价格略有反弹,并于年关后重回3、4月份的谷底。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而现货价格又反过来支持期货价格,因此现货价格的波动周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期货价格的走势。此因素在期现价差较大时,或预期期现价差将要拉大时,将成为支持或压制市场的重要个体因素。
四、宏观类因素
1、经济形势类因素。包括主要进口國经济发展形势因素,粮食价格波动周期因素等。
2、政策类因素。主要包括,(1)政府农业政策导向。如我國"提高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種植结构"等政策,美國的农业补贴政策等。(2)相关影响进出口的政策,如我國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及细则"、WTO因素、欧盟的骨肉粉禁令等。
3、政治类因素。如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等政治因素。
这些因素本属集合因素,影响商品总供求关系,是判断市场大势的外在依据。但在某些特定时期,如某政策出台、某政治事件突发时,它们也可能成为决定阶段性行情的关键性个体因素。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