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通胀和利率
以货币理论获诺贝尔奖的哈耶克认为,通胀单单指的是货币过度增长所引发物价上涨,而不是物价上涨即可称为通胀。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约定俗成地混用,比如人们常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等。从哈耶克原理看美國情况或许更加清楚:无论是美國薪资上升,还是高油价,都只是表面上抬高物价,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美國狂印钞票才是通胀根源。
美國通过对外和对内赤字实施经济刺激,由于美國比任何國家都容易获得美元,因此实施起扩张政策时得心应手。美國增印钞票,用以购买他國产品(相当于购买劳务和原料),但这些付出去的钞票要么在体外循环,要么又借到美國。
这两種情况都始终不要求美國归还这種劳务和原料,这就好比邮局印邮票,而购买者放弃了要求邮局寄信服务一样。对邮局而言,最好人人集邮,并子孙相传。
从某種程度上讲,在这種邮局机制下,美國赤字越大越划算,对别國掠夺也越多。虽然这会造成全球性通胀,会形成价格信号混乱和资源配置错误,但在利益趋动下,美國政府也很难“积极地、动真格地”降低政府支出。
在美國政府和人民均大手大脚消费下,美元流向全世界,刺激了制造业國家订单大增,最终冲击了油价及其它原材料资源。因此,油价高涨只是表面上的通胀来源,但背后却是哈耶克所指的“货币滥增”。
美國在印钞方面获得好处也并非没有前提,如果恶意地、明显地胡乱印钞,大伙忍无可忍后便可能一拍两散,國际贸易中便会拒收美元,也不会再购买美债。因此,法律上独立的美联储责任便是维持这種信誉。
在“國会利益趋动和美联储信誉维持”这对矛盾体综合作用下,便出现目前这種状态———美國在“各方容忍下限”内增发货币,既能尽量地掠夺,又留有余地,以便这種掠夺能天长地久。
综上所述,人们虽然有必要盯住包括伯南克在内的美國官员言论,但人们似乎不能仅仅盯住这些五花八门和常常前后矛盾的“口号”,否则极可能摸不着北。
笔者以为,在这種掠夺机制下,货币供应增长(或称通胀)应是常态,虽然不排除有时会有所“收敛”(尤其是接近充分就业时)。另外,一旦美國通胀形势稍有好转,在利益趋动下,通胀仍将顽强地复发。这些认识,从中长线来看,或许对揣摸美國利率走向有一定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