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理财经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外婆很会过日子。那时,还没有理财这一说,我想“会过日子”可能就是会理财吧。现在理财已经成为一门很时髦的学问,不过,其途径不外乎开源和节流,仔细想想,当时外婆竟也有这个意识。那时外婆一家老小四五口人,除了靠几亩薄地吃饭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外婆的手很巧,经常做些小孩穿的鞋子拿到集市上卖,因为好看耐用穿着又舒服,竟然成了畅销货,家里的日子也因此宽裕了许多。为了省钱,外公吸的烟是外婆买烟叶自己卷的;大人们一些穿破了的旧衣服,经过外婆的巧手加工,又穿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别人还以为是新买的呢。由于外婆的精打细算,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外婆家却过得“丰衣足食”。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们理财的唯一方式就是把钱存银行。那时候,我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不过几百元,还有老少一大家子人要养活,日子过得非常拮据。由于深得外婆的言传身教,在理财上,母亲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除了继承了外婆精打细算的优良传统外,母亲还学会了投资。那时,國家大量发行國库券,在别人对于这个新兴事物还一知半解的时候,母亲就把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全部买了國库券,并不是她有先见之明,而是她觉得國家发行的债券一定很稳妥。果然,数年之后,國家对國债增加了保值贴息,母亲买的國债年收益竟达到了20%!由于母亲合理的理财,在人人喊着奔小康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提前过上了小康生活。
可能是看我生长在这種“理财世家”,所以结婚以后,老公便主动把财政大权交到了我的手上,他觉我文化比外婆和母亲高,所以我的“财商”一定不在她们之下。面对老公的信任,我很感动,但也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力,我便使出了浑身解数来理我们家那为数不多的财。
我把外婆的节俭意识,母亲的投资意识都用上了,买菜货比三家,投资也认准國债,可是一年下来我们攒的钱不见增加,國债的年收益也仅有3%左右,和母亲当年的20%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渐渐地,老公对我的理财能力也由当初的信任变成了怀疑,还和我商量要把财政大权收回去。
为这,我愁得好几天睡不好,不断反省自己。看来,时过境迁,外婆和母亲的老办法不一定适用了,因此我决定卧薪尝胆,苦练理财技能。我首先订阅了几本理财杂志,天天关注各家报纸的理财版,有时还会去一些理财网站浏览最新的理财信息,与论坛的网友交流理财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我的理财水平大有提高,我把到期國债换成了开放式基金,结果一算,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竟然给我带来了30%的收益,总算挽回了我们“理财世家”的面子。看来,理财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