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浮动型理财产品收益缩水
投资不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应注意风险近段时间,市内小额投资者纷纷致电本报反映:原想通过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赚钱,但实际获得的却是比定期存款利息收入还低的最低收益。
渝中区王先生就遇到这样的烦心事:去年8月24日,他在某银行买了1.2万元的两份半年期不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当时承诺,预期收益与欧元兑美元汇率变动挂钩,预期年收益率为0.72%或3.50%,以美元支付。
但到今年2月25日王先生获得收益后发觉——银行选择了最低收益0.72%给他兑换,这样每一份取得的实际收益只有21.6元人民币(税前)。而把这笔钱整存整取在银行,在同样时间内得到的利息收益为99.36元人民币(税前)。
事实上,银行当初在卖理财产品时曾这样宣传:零风险、低起点、多品種、高收益、高流动性。王先生据此认为,银行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对于实际收益为何变为最低收益?该银行大坪支行解释,主要是浮动型理财产品的风险所致。王先生等人在该行购买的浮动型理财产品,其收益与欧元兑美元的利率挂钩,该行设定了两个区间,并作出规定:如在该理财产品的有效期内,欧元兑美元的利率同时突破了两个区间,投资者就只能获得最低收益。王先生等投资者刚好碰到了欧元兑美元利率突破了两个区间。
据了解,来自市内各银行的信息显示,从去年至今,我市各银行推出的本外币理财产品约有200種,且多数为不固定收益型产品。同时,银行给出的本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水涨船高,以人民币结构型理财产品为例,预期收益已从最初的百贩N?坏慵复锏搅讼衷谧罡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