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足球》:20年前有过这样一部喜剧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仍然清晰记得2001年的7月,那时,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消息,刚刚从电视直播中传来。经历过前一次申办的失败,我们几亿人的努力终被认可,显得弥足珍贵。这种巨大的荣耀和自豪感令举国欢腾,群情激荡。新闻说当日有40万人走向天安门广场庆祝。
正是在这一氛围中,学校破天荒在大礼堂里播放了刚刚上映的《少林足球》。我就是这样第一次看到了这部影片。
这段有点难忘的渊源,大致可以说明《少林足球》曾是一部有着不凡社会意义的影片。事实上在第二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它收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和男配等七项大奖,也并非艺术上有多么巨大的创建,而是对于2000年前后整体已经没落的香港电影市场来说,它都是令人振奋的一针强心剂。
而且,这还是周星驰第一次完全掌控的电影。
《少年足球》海报
其实作为演员的周星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成了市场的保证。随着《赌圣》、《逃学威龙》等一系列票房爆炸的作品获得成功,星爷影坛巨星的江湖地位日益明确。而在演员角色之外,他并不甘心只作一个表演者,更逐渐进入了导演领域,对影片制作过程越来越多加入了创作意见。
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在具体星爷究竟如何细致影响了每部影片的走向。只是从演职员表上,可以看到从1994年开始的《国产凌凌漆》,周星驰和导演李力持开始并署为导演,之后两人又联手创作了口碑颇佳的《食神》和《喜剧之王》。除此之外还有和谷德昭一起合作执导的《大内密探零零发》。
李力持,不仅指导,更在多部喜剧片中也有出镜。他和周星驰一起创作了多部口碑颇佳的影片。有传言说在指导《少林足球》期间,周星驰在片场大骂李力持,导致两人不欢而散……事实上两人后来确实再无合作。
李力持,应该算是对周星驰艺术创作上影响最大的一位导演。他的风格虽然并不如刘镇伟的《大话西游》那么后现代主义与悲悯,但他擅长于在搞笑的桥段中增添上细腻的情感表达。上述他和周星驰联合创作的三部影片都有感人至深的男女情感段落。而他作为导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和《破坏之王》,也成为星爷历年作品中的代表作。同时这些影片,也为周星驰原本癫狂夸张的喜剧风格,增添上了小人物颇为深情且无奈的色彩。可以说正是李力持的影响,使周星驰在不知不觉中终于将自己表演风格推向成熟。
从《喜剧之王》到《少林足球》,周星驰的表演风格越来越低调。是演技日益成熟的表现。
而《少林足球》,与上一部《喜剧之王》的风格差异明显,可视作周星驰终于摆脱了合作过的导演们的影响,开始追求自己想要的创作方向。
这个创作方向,也基本贯穿了他之后的20年:大致就是以单纯的故事构思,加上武打动作以及电脑特效的设计,构成了卖座大片的商业模式;而从每场戏的内核来说,指挥所有演员完成高度风格化的喜剧表演,形成“无厘头喜剧”的独特节奏。
在商业模式上,周星驰的影片一直有卖点。如同《少林足球》中台词所言:“功夫加上足球,一定是有搞头的”。
整部影片的架构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群退役少林武僧踢足球的故事。他们经历了“重聚组队——节节胜利——遭遇强手——终获冠军”这些阶段,无非也是体育运动片的常见模式。这种全世界都能看懂的故事,加上颇受西方人崇拜的“功夫”元素,以及当年电脑特效的加成,使本片成为了第一部周星驰得以在西方世界获得主流肯定的影片。甚至在十年后,2011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历年最佳25部体育影片”中,本片也获得一席。
对于一个主要靠表情动作、无厘头台词、节奏化念白方式来制造笑点的喜剧演员来说,语言的隔膜原本是他难以走向海外的最大障碍,然而周星驰的第一部影片,就克服了这些困难。可谓是大获成功。正是《少林足球》的成功,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的青睐,才给了周星驰更大的投资,创作了之后的《功夫》。
《少林足球》剧组
其实这样的成功,也离不开周星驰身为影片制片人,事先的精心策划。为了影片在商业获得最大的成功,他选取“少林功夫”的元素,本来就是在大陆地区也颇有话题度的卖点。而选择刚刚凭《还珠格格》大红大紫的赵薇作为女主角,也是出自最大程度的票房考量。
甚至当年一度在宣传期,还传出周星驰海选出一位不知名的路人,大陆姑娘李卉担当女主角。包括在大陆取景拍摄,在上海恒隆广场外还有重要的拍摄戏份等等新闻。然而影片真正上映时,才发现这种比“超级女声”更早的海选噱头,基本只是片尾中出现的5秒钟镜头罢了。
声势浩大的所谓“星女郎”,最后只有几个镜头。也这是商业上的一种宣传吧。
而片方对此的解释,也一度宣传为女演员李卉原本是第一女主角,但是演技等问题造成了她最后只出场成了一个群演。这位未曾证明过自己实力的女演员,之后也就在《少年包青天2》中出演了一个主要角色,之后基本就销声匿迹了。
对于星爷在影片商业上的种种做法,我们不便多加评论。只能说很多次他和投资人的合作并不是特别愉快,往往事后会以口水仗甚至直接打官司来了结纠纷。而这些新闻,再联想到他对于合作拍戏的演员关系,处理得并不是那么妥当,就很难说他经营影片的方式没有任何问题。
其中是非恩怨,可能除了当事人,并没有其他人能了解得更清楚。只是当年无论是谁,恐怕也不会料想到,《少林足球》竟然是周星驰和黄金搭档吴孟达的最后一次合作了……
达叔已逝,他和星爷最后的银幕合影留在了《少林足球》中。对喜爱他们的影迷来说,是一种遗憾……
在艺术上,《少林足球》作为导演周星驰的处女作,与他之前的影片呈现出一些不同。由于题材本就是团队作战,周星驰开始有意无意启用大量自己提携的配角,包括田启文、林子聪、陈国坤等等,还有在大陆公映时被删掉舞蹈出场的“酱爆”。这些人员的加入,为影片带来了不少活泼新鲜的元素,使得主角周星驰本人的戏份被刻意冲淡。似乎从这时开始,他就很抗拒自己在幕前继续扮演装疯卖傻的角色,反而寻求一种更为收敛化的表演风格。他更将创作能量集中在监控器后面,作为导演,开始从配角身上复制出无数个“周星驰”的表演副本。甚至连赵薇也被迫扮上了无比丑陋的形象,来协助完成无厘头喜剧那种悲喜交加的意境。
在所有这些配角中,可能只有达叔还保留着自己的表演风格。他继续扮演着和周星驰之前二十年合作中那种“不靠谱的长者”角色,时而满不在乎,时而严肃斥责,以一种看破人生的老顽童心态,引领着周星驰扮演的角色,往最终成熟的道路上前进。
《少林足球》剧照
无论是导演对影片整体表演风格明显的掌控,或是电脑特效漫画化的尝试,都展现出周星驰自己对电影某种“有趣”和“好玩”的追求。他亲自执导的影片都不复杂,似乎都体现了某种孩童的玩闹之心。然而有时也因为过于简单,可能不像比如《喜剧之王》、《大话西游》那样,值得反复观看,体味人生。
然而《少林足球》相比他之后的那些作品,还是有一些社会阅历的亮点。主角希望寻回师兄弟的过程,就好像一场并不成功的同学会,人生理想落尽,世态炎凉扎心。单纯谈感情似乎已不足以让大家重聚,然而最后所有的伙伴,却仍然是来了,说是主角唤醒了他们的理想也好,说是被情义感动也好,碌碌无为的中年人们决定聚合一处放手一搏,仍然是全球观众都能看到心酸又励志的桥段。
然而这种亮点,可能已经是星爷最后的艺术之光了。
这句台词某种程度上像是传销导师空洞的口号。但周星驰的影片总能带给观众美好,似乎小人物真能实现咸鱼翻身。
若干年后,如果观众们再提起周星驰,我们还能记住什么?
可能不是无厘头表演开宗立派的好笑,或是他几十年创作以及后续模仿者们对华语影坛喜剧风格的影响,而可能是他影片中那些真正感人的部分——对小人物命运一种自嘲式的悲悯。
——没有人比周星驰演的小人物更为扎心了。这些角色始终是被社会嘲笑的最底层,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似乎结果也是那么可笑。甚至他们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稍微往上爬一爬时,他们也会对自己旧日伙伴再加以最无情的嘲讽。这些小人物,只有当他们真正看破世事无常后才会明白,原来人的尊严不是来自攀附权贵或是金钱地位,而是战胜内心的渺小自我之后,才能获得真正强大的力量。
对底层人物心理深刻的自嘲和展示,是周星驰的艺术中真正能让观众感到触动的部分。看似都是夸张的,其实本质还是现实生活。
赵薇在影片中饰演阿梅,夸张而粗糙的化妆风格,已经不能让人觉得好笑了。更有一种小人物空有意愿,却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悲哀。和“咸鱼的梦想”联系在一起看,是颇为扎心的现实。
这部《少林足球》正是因为这种打动人心的精神内核,而值得有机会一看再看。可惜周星驰之后20年执导的影片,大部分都缺乏让人再度观看的欲望了。
我星爷! 狗王@ 发表于 2021-7-9 12:06
我星爷!
你星爷,我来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