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让商业银行不愿放弃“低门槛理财”?
11月1日起生效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规定: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人民币应在5万元以上,外币应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其他理财计划和投资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应不低于上述起点金额。同时规定,商行承诺个人理财保证收益,要对顾客附加条件。这标志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将告别“低门槛”,逐步走向更加安全的高门槛低风险理财。记者从山西省城各商业银行了解到,尽管时间已经超过银监会规定的最后期限,但是还有不少商业银行仍然在抢发“低门槛理财”产品,久久不愿“高抬贵足”,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热情未减。
个人理财:高低端客户通吃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一些股份制银行已经嗅出银监会将提高“个人理财”门槛的意味。因此在今年头10个月,山西省城的各商业银行铆足了力气推出人民币和外汇理财产品,认购金额普遍比银监会新规定的门槛要低得多,如交行推出的外汇理财计划数百美元就可以购买。另外,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方面,光大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申请委托金额最低只有1万元。
去年以来,由股份制银行发起的“理财淘金热”最终把國有商业银行吸引起来,上演了一场“理财业务大赛”。全國商业银行本、外币理财产品日益丰富,目前已在市场上推出了20多个品牌、上百種理财产品。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我國个人客户理财资金已有上千亿元的规模。
中國银监会山西监管局曾经就“个人理财”业务门槛太低蕴藏风险,向有关商业银行发出提示,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储户“吹风”,说明个人理财业务并非宣传材料所言“高利稳赚”,提醒储户谨慎选择。但这并未挡住商业银行追逐这一业务的热情。在太原市各大商业街道和主要广场附近,若干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业务”广告橱窗一度构成耀眼的风景线。 而在太原市不少银行,储户们一迈进银行门地就会被“理财咨询师”、“理财业务员”包围。
在繁荣的背后潜藏着风险和隐忧。中國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认为,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方面,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在业务运作方式上,理财产品的销售、管理、资金运用和会计核算等尚待进一步规范。这些問題的存在,造成我國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出现了理财产品同质化、业务对象雷同、竞争秩序缺乏、产品层次不高等现象,成为银行业新的风险隐患。
抬高门槛:银行喜忧参半
把个人理财门槛强制性抬高,目的是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减少由此带来的社会震荡。同时引导银行在改善资产结构、进行业务创新上下功夫,从而迎接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但“高门槛”也给银行带来短期的影响和冲击。
太原市的一家商业银行透露,目前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中,投资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客户只占30%,银监会设定的“新门槛”将70%的客户都将挡在门外。尤其对众多区域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来说,抬高门槛无疑将其大部贩N械褪杖氲哪勘昕突?夯?撸??钦饬侥暝诳突е薪?⒌摹袄聿谱?摇毙蜗蠼?艿接跋臁
页:
[1]